第二十一章 没有希望的国度
“明珠啊,最近外面挺热闹的啊。”康熙坐在椅子上,自顾自倒了杯茶,咕嘟嘟地喝了下去,“我听说,北边元廷伐金,眼看都要灭了金国,却吃了个大败仗啊。”
“皇上,确有其事。”明珠躬身道,康熙随即把他拉到旁边的太师椅坐下,“那金国是咱大清的属国,当年摄政王多尔衮入关,为了方便治理辽东,同时也方便咱们大清专心经略中原,特许铁帽子王完颜阿骨打在关外建立诸侯国,作为大清在北线抵御蒙古和契丹的前哨缓冲,如今,已经三十年了。此次,成吉思汗铁木真命令速不台统率三十万大军,借道其属国辽国闪击金国,连下金国七十余城,却在最后的天马城吃了个大败仗,速不台战殁,三十万军被一千多金兵杀得只剩千骑,惨呐!更令人惊奇的是,统兵将领郑龙,咱们过去从来没有他的任何资料,就像是横空出世的异人一样,愣是依靠一百骑兵,就把速不台打得亡魂丧胆、一命呜呼,如今,此人一战成名、名扬天下,被人称为‘北国的苍狼’。”
“北国的苍狼吗?有意思!”康熙笑道,“当初金国向大清求援时,你知道咱们的前军主将、骁骑营都统多隆受鳌拜指使,畏葸观望,不思进取,坐视金国被元军入侵的事情吧。”
“奴才略知一二。”
“朕给你交个底,多隆看似是鳌拜的亲信,但其实,他是朕的心腹,是朕安排他打入鳌拜内部,成为朕的卧底的。也就是说,不救金国,看似是鳌拜受了铁木真的贿赂,出卖金国,其实却是朕的主意。”
“皇上,金国是咱们的属国啊……这、这是为何?”明珠大惊。
“金国建立之初,是整合了除了咱们八旗以外的女真人组建的军队,虽说装备人数都远不及大清,却也能算是精锐,面对蒙古、契丹,抵抗个三个月不在话下,这也是世宗皇帝为什么要授予铁帽子王完颜阿骨打如此大的权力——当年大清正在全力灭宋,分心不得,必须有一个绝不会失火的后院。”康熙说道。
明珠点头,战争嘛,本就是一种政治的延续,从来就没有什么免费的午餐。大清给金国好处,金国得体现出自己被利用的价值,否则大清为什么要给呢?就像当下属的,最悲哀的不是当棋子、被利用,而是连被摆上棋盘当个小卒子的价值都没有。
“可三十年来,在大清的庇护下,金国文恬武嬉,跟咱们另一个属国**一样迅速堕落,文官贪财、武将怕死,科举形同虚设、选才任人唯亲,奴隶永远是奴隶,贵族永远是贵族,寒门子弟生来就当牛作马,没有任何改变命运的机会,整个国家如一潭死水,财富全靠抢,制度全靠想。这也是为什么,短短三天,速不台可以狂飙突进,气都不喘地攻克他们七十余城的原因所在,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,是没有国力可言的!”
“哦!奴才明白了!”明珠一拍脑袋,恍然大悟,他知道,作为皇帝的近臣,自己永远要比皇帝愚钝,但皇帝只要一点拨,自己一定要“一点就通”,皇帝不需要比自己聪明的人,但更不需要榆木脑袋,“所以皇上故意让多隆率援兵观望不前,就是要等速不台灭金后,部队战损、士卒疲敝时,咱们鹬蚌相争、渔翁得利,不仅歼灭速不台,更收回整个金国,归朝廷直辖。”
“对喽!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属国,本就不应存在,与其让他们成为蒙古人的肥肉,不如让他们灭亡得更有价值一些。完颜阿骨打倘若泉下有知,也当含笑九泉了。”康熙笑道,“只不过……人算不如天算,朕虽身处深宫,却一直关注着辽东的战事,火牛阵、撒豆成兵、以退为进……这些天马行空的战术,这个郑龙郑云桥,当真是一员帅才!”
“皇上,奴才明白您的意思。”此时,纳兰明珠笑了,他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章,“这是金国昨日六百里加急的奏本。”
“哦?你一个小小的弘文院学士,如何能有这个?”康熙意味深长地笑道。
“如今鳌拜把持朝政,大小奏章无不过问,要是这封奏本到了鳌拜手里,指不定掀起什么政潮呢,所以奴才冒昧。”明珠嘿嘿一笑,“内阁学士李之芳与奴才私交甚笃,奏折一到内阁,奴才就把他揣到袖子里,呈给陛下。”
康熙接过奏章,笑着拍了一下明珠的头,随即打开,一纸遒劲潇洒又工整清晰的行楷顿时映入眼帘。
“好字!”康熙赞道,随即飞速浏览起来,“好文笔!”
“皇上,奏折上……说什么?”明珠好奇地问道,以此暗示康熙,奏折的内容,自己从未擅自偷看。
“这是金国颍川公主完颜萍给朕上的奏本,哼哼,一个姑娘家,哪里会写如此颜筋柳骨、阳刚充沛的字?一看就是那个郑龙的手笔。”康熙捧着奏章踱步道,“奏章里谈到,如今金国战乱初定,民生凋敝,希望能够得到我大清的援助。此外,金国王室只剩下完颜萍一人,完颜萍愿意将金国全土奉还大清,自己甘愿为大清庶民。”
“呵呵,奴才听说,郑龙在天马城大破三十万元军之后,马不停蹄、气吞**。金国故土的百姓,虽然不满曾经金国王室的横征暴敛,但更怨恨蒙古人的烧杀**,所以金国无论是女真人,还是汉人都群起响应,再加上郑龙每到一处,都实行‘耕者有其田、牧者有其草、渔者有其水、猎者有其林’的制度,从寒门士子中遴选官员丈量土地,并鼓励地主减租减息,一时间大获民心。短短一个月之内,便收复的金国全土。这赫赫功勋,就是裂土封王,也不为过。可这家伙,竟然以退为进,愿意和完颜萍交还辛辛苦苦打下的国土……”明珠笑道,“好一招以退为进啊。”
康熙点点头:“如今鳌拜权倾朝野,一旦金国成为朝廷直辖,这无异于成为鳌拜的后院。首先,郑龙借完颜萍的名义给朝廷的奏章,表达的是金国依旧对大清俯首称臣,对朕忠心不二。其次,郑龙也深知其中的利害,所以才敢以退为进,以一种极其卑微的姿态,反过来表明金国的存在对于朕的重要性——如今的鳌拜手握朝廷大军,有这么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,统率带甲十万的金国,无疑就能增加朕与鳌拜斗争的胜算。但前提是——朕必须给出足够大的安全承诺,让成吉思汗的大军不敢贸然伐金,自然……还有相当的官爵奖赏。”
“皇上圣明。”明珠拜道,“如果朝廷真的有功不赏,岂不凉了普天之下愿为陛下效劳的人才的心?”
康熙指了指布库房的一张简易书案,上面放着文房四宝与皇帝的印玺,原来,康熙无论到哪里,无论做什么,都要求随身携带纸笔和大印,方便随时处理政务。
“我说你记。”
“嗻。”明珠答道,随即伏在案头,笔蘸浓墨。
“第一道旨意,命河北、山东巡抚,准备三十万石粮草、五十万斤木炭,帮助金国抚恤灾民、度过寒冬。”
“第二道旨意,命户部尚书,拨银一百万两,帮助金国重整武备、抵御蒙古,如果国库不方便,可以直接找内务府,由朕的内帑拨给。”
“皇上……”明珠抬起头。
康熙制止他,示意他就这么写,随后继续说:“第三道旨意,撤销金国……”
明珠一愣,康熙笑了笑,“封郑龙为燕王,世袭罔替,改金国为燕国。原金国公主完颜萍仍为颍川公主,但爵同大清公主,赏金银丝绸,以示旌奖。”
明珠松了一口气,也笑了:“吓死奴才了,奴才差点忘了,完颜萍女流之辈,岂能做官呢?皇上此举是效法垓下之战前,汉高祖刘邦封韩信为齐王,从而获取韩信的支持,对抗项羽。有了金国……啊不,是燕国的效忠,鳌拜有所忌惮,皇上就可以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,从容部署了。”
“不错,至少现阶段是如此。”康熙颔首,却又极其深沉地说,“不过……这样一个既有韩信之谋,又有项羽之勇的异人,将来……只怕也可能是最强大的对手。”
